MAG于1850年由鐵匠Lorenz Meiller創(chuàng)立,于19世紀60年代開始為林業(yè)和建筑行業(yè)制造鍛造建筑設備和絞車。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該公司擴大了其產品線,包括自卸卡車,半掛車和中軸拖車的自卸車車身。
在此期間,洛倫茲的侄子和繼任者Franz Meiller被巴伐利亞的Regent Luitpold王子授予巴伐利亞皇家法院的工具制造者稱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梅勒還因其社會承諾而被授予商務參贊稱號。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MAG已成為自卸車車身和拖車設計和制造以及高品質升降門的市場領導者。該公司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在歐洲各地設有工廠。
Meiller在捷克
共和國Slany的工廠運營著Carl Cloos Schweisstechnik GmbH的八個焊接機器人。其中兩款型號于2015年安裝,是七軸QIROX QRC-350-E機器人,可同時焊接細粒鋼側壁,用于自卸車車身。機器人的第七個(或偏心)軸是一個線性軌道,可將機器人的工作半徑擴大550毫米。
每個側壁都是2.5毫米厚的單件,每側只需要一個焊縫。Meiller'sSlany工廠的程序員和設計師Andrej Stary指出,此前,該組件由三個獨立元素組成。
由于機器人串聯(lián)焊接,兩個電氣獨立的電弧(前后電線)在共同的熔池中燃燒。前導線確保安全穿透,后導線快速填充大填縫材料。可以不同地設置電弧的工藝參數,允許焊接要求的各種組合。
“我們不會大批量生產,因為我們?yōu)榭蛻籼峁└鞣N各樣的產品,”Stary說?!耙虼耍琜焊工]必須焊接各種尺寸的[側壁]。”
多項功能增強了QIROX機器人的多功能性。一個是帶有垂直面板的工件夾具,可快速調整以匹配不同尺寸的側壁。這些部件是預先彎曲的,以防止焊接過程中的變形。
每個機器人都有兩個焊槍(彎曲單線和直線串聯(lián)),可根據需要交替使用(通過計算機軟件),具體取決于零件。單線割炬用于短,分段和緊密空間焊接,而直串聯(lián)割炬高速(4.6米/分鐘)進行長直焊。
機器人還配有電弧傳感器,以優(yōu)化焊接質量。在焊接過程中,傳感器持續(xù)確保焊槍位置與預編程軌道匹配。如果由于
材料公差或熱變形而發(fā)生位置偏差 - 機器人將割炬移回正確的路徑。
為了提高生產率,Cloos的RoboPlan軟件允許制造商在機器人運行時離線創(chuàng)建其他程序。在明確定義焊接參數和其他功能之前,操作員使用3D模型確定焊接,搜索和行進路徑以及機械臂末端工具。然后將完成的程序傳送到機器人控制器。